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互联网创业时代 / 第154章 下一个网景

第154章 下一个网景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4月15号,facebook摄影大赛第一阶段获得圆满结束,总共诞生了17,605名获奖者,每个人都会得到一份由facebook认证的电子荣誉证书。
  4月17号,第二阶段,州级别比赛阶段正式开始,各个学校的获胜者都开始在各自的学校疯狂拉票。
  也因此,facebook每天的注册人数急剧上升。
  李星灿刚刚回到facebook公司,帕克就找到了李星灿,向李星灿提交了一份计划,这是一份可以快速增长facebook用户数量的计划。
  李星灿看完就明白了其中的真谛——病毒式营销。
  具体来说就是当你登陆facebook的时候,你会得到一个弹窗——是否把facebook介绍给你的朋友?
  当用户选择同意,那么用户邮箱里的所有联系人都会得到一条关于facebook推广的邮件。
  当看到帕克的方案时,李星灿觉得自己的思维真的有些固化了。
  其实之前是想到过病毒营销,但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媒介而放弃了。
  不得不说,邮箱在当下确实是个不错的媒介通道,尤其是在美国,电子邮箱的发展历史已经很长了,用户数量很可观。
  于是帕克得到了支持,带着一个小团队去开发这个插件。
  而李星灿坐在办公室里开始思考两边的事情,国内的YY平台计划,facebook的快速扩张计划……
  4月22号,在华尔街一座金融大厦最顶层的一个办公室里。
  约翰·杜尔正翻阅着秘书刚刚送来的一叠文件,这是约翰杜尔每个星期一次的例行工作——“寻找下一个网景”。
  在1994年,约翰杜尔和乔伊斯说服了KPCB董事会给两个没有商业计划的小伙子投了500万美金,最终这两个小伙子的公司成功上市,KPCB投入的500万美金变成了4亿美金。
  这两个小伙子的公司就是正式开启现代互联网时代的那家公司——网景公司。
  这是约翰杜尔和KPCB在互联网领域的封神之战,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人进入互联网领域。
  所有的投资人都希望能投中下一个网景,攫取互联网领域的下一桶金。
  同时,这也是纳斯达克股灾的一个重要原因,涌入的钱太多了。
  这些资本为了利益,都用互联网概念炒作,吸引眼球,上市之后让股民接盘,自己直接套现走人,最后故事讲不下去就直接崩盘了,留下了一地鸡毛。
  在这场时代的变革中获利最多的自然是拔得头筹的KPCB。
  成功投资网景之后,KPCB又陆续推动十几家网络公司上市,这让他们在互联网领域有越来越多相关的资源,渠道,人脉和关系。
  这让KPCB愿意在互联网领域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本,就算现在也如此。
  至于纳斯达克危机?
  对于KPCB来说不过伤及皮毛而已,它们早早的就已经从股市中套现并获利颇丰了。
  用杜尔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在投资未来,所以不分高潮和低谷。”
  由于纳斯达克的危机,导致约翰杜尔的工作量锐减,但是约翰杜尔手下的团队依然能寻找到一些可以期待的目标。
  约翰杜尔对于每一个看过的项目都会打上一个不同的评价,然后根据重要程度和未来发展前景再进一步观察,最后决定是否投资。
  约翰杜尔翻开第二份文件的时候,题目写的是“蓝色风暴——Facebook!”。
  继续阅读,第一句话就给facebook下了一个定义——这是一个风靡全美大学校园的社交软件,它让年轻人欢呼和雀跃,它博得了年轻人的热爱,因此它也将代表着未来!
  随后文件详细讲述了facebook的发展,功能,特点,作用,以及具体的数据。
  约翰杜尔粗略的下了一个判断,一个交互性很强烈的社交软件,已经在学生领域获得极大地成功,正酝酿进入社会领域,有引发社会风潮的可能。
  不过,在互联网领域产品才是第一位的,因此想要了解它,最好直接接触产品。
  杜尔打开了在他心中地位不断上升,已经隐隐有“下一个网景”迹象的谷歌,搜索了一下facebook,然后进行注册登录。
  facebook的注册和登陆页面经过多次的变化,已经初步确定了下来。
  整体是一块世界地图,上面有很多的城市标记点,然后很多白色线条将这些标记点连接起来。
  最上面的标题是蓝色底衬,白色字体写的一句话——“蓝色的海洋连接大洲,而蓝色的facebook将连接你和我!”
  第一次看到这样雄伟的目标,总会让人热血沸腾。
  这让杜尔有了些感觉,或者说直觉——天才的想法往往与世绝伦。
  1994年,杜尔投资网景的时候,马克安德森才23岁。
  在网景还没有任何盈利的时候,网景的创始人就敢喊价1800万美金,只是因为他看到了互联网浏览器的兴起。
  而在1999年,杜尔参与硅谷的第一轮融资时(也是唯一一次融资),询问26岁的佩奇对谷歌的未来看法时,佩奇的回答是:“它会是年收入超过一百亿美金级的企业。”
  风险投资人从来都会不担心你有野心,问题是你有没有能力实现,或者有没有可能去实现。
  facebook体现出来的庞大野心让杜尔内心对于facebook的评价又上升了一个等级。
  杜尔根据提示注册自己的账号,然后根据自己的毕业院校进入了莱斯大学的圈子。
  杜尔注意到了正在举办的“facebook第一届摄影大赛”,不禁点点头,这个活动很有意思,让所有的用户都成为了参与者。
  很快杜尔感受到facebook的魅力,这是一个网上的世界,把相熟的人,有关系的人连接起来。
  看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杜尔不时的点头,时不时的思考。
  杜尔拿起笔在文件上做了一个批注:“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这个模式也许可以开创一个新的互联网领域,值得最高级别的关注。”
  看完产品后,杜尔开始关注有关创始人的详细资料时不禁摇了摇头,有些感慨:“创始人居然是哈佛的一个学生!”
  “互联网总是这么偏爱年轻人吗?”
  这样的一个念头不自觉的从杜尔的脑海里浮现。
  从安德森到佩奇,都是二十多岁,而这个StarLi就更夸张了,只有20岁。
  很有潜力是不错,至于是否接触,杜尔觉得可以再等待一段时间。
  facebook还只是在校园中证明了自己,在社会层面的影响力还很小,在资本寒冬的大环境下,facebook需要做的更多。
  但是转念一想,杜尔又觉得提前接触一下可以了解更详细的信息,以便做出更精准的判断和决定,同时也可以防止被别人捷足先登。
  于是杜尔接通了投资部副总监杜克的电话。
  “你好,杜克!我是约翰杜尔。”
  “我看了你的报告,我很认同你关于facebook的一些想法,但你得先去波士顿和那个孩子接触一下,我们得了解更多的信息。”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