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当然,实际上要真正利用相对论的质增效应来存储能量,也并不简单。
首先,第一难点是带电粒子加速到近光速后,随着带电粒子的质量变大,回旋加速器将很快达到极限。
因为根据洛伦兹力,质量越大,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就会越大。这将导致带电粒子突破回旋加速器的磁场。
这个时候,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建立更大的回旋加速器,另一种是增加磁场的强多。
其次,将利用质增效应来存储能量,需要引力大量的带电粒子,甚至等离子流。这个时候,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怎么解决?带电粒子的辐射问题又怎么解决呢?
越是分析,陈锋越绝对,所谓自转储能技术没那么简单。否则杨无生也不会研究这么多年,还是拿不出实质的结果。
但不得不说,相比于核聚变和裂变电池,自转储能技术实现难度要小很多,而且质能转换的效率也高得多。
“如果导师真能完善自转储能技术,他的功绩未必会比李倩雨小,都将是被铭记在人类历史上的人物。”陈锋羡慕的想道。
......
闲暇的时间飞快流逝,可编程材料的热度一直不减,特别是可编程材料在武器和装甲上的应用被提出后。
世界各国都加入了可编程材料的研究竞赛,特别是各大企业巨头,更是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可编程材料的开发中。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可编程武装这种超级战争兵器,裂变核电池被再次提出,并进行了优化。
此前,裂变核电池被米国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应用在了航天器上,其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如钚238在衰变进程发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这种核电池又称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电机(RTG)。体积小、分量轻、寿命长。并且,能量的大小、速度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其使用寿命至少万年以上,现在可编程武装和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让这种昂贵的电池再次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各种放射性同位素被吵到天价,而聚变核电池由于上亿度的聚变条件,使得研究进展过于缓慢。
之后,近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
可编程材料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可编程材料为原理的变形机器人、可变形汽车、可变形房屋成为了富豪们的最爱。
而半年前,米国哈里大学的格林博士发明脑机接口后,更是让可编程武装成为现实。
......
2022年,10月。
杨无生教授的办公室外,陈锋再次到来,心情忐忑的踏入了导师的办公室。
今天又是一月一次的研究进度考察,每次他都信心满满的说出自己的研究成果,结果都被批得体无完肤。
“导师,我来了,这是我这个月的研究报告”
说着,陈锋将手中打印的文档交给杨无生。
而杨无生接过他的报告后,大致看了一边,接着开始提出一些问题,并指出错误。大约二十分钟后,终于看完整个报告。
而陈锋则有惊无险的回答着。
“嗯,你在高能电磁波方面的基础倒是不错,不过想要在这个领域做出独特的成果还任重道远。你提出的这个等离子体控制理论,我并不看好....”杨无生评价道。
“你的目的应该是想要做到等离子体拟形的程度,要达到这种程度的控制,根本不现实。等离子体不是液体,也不是可编程材料的基子,现在没有任何理论能够支撑你的目标”
“所以,我建议你只做等离子体的凝聚性研究,作为你的硕士论文。至于拟形能力,以后读博可以慢慢研究”
听到杨无生的评价,陈锋并不意外,也很虚心的接受了。他这一年在高能电磁波方向并没有花多少时间,至少随便做做作为毕业论文。
当然,并不是高能电磁波领域没什么好研究的,相反,这个方向研究的其实非常多。大功率激光器、微波、太赫兹、X射线都是一些研究热点。
但是这些方向,不仅仅成本高,危险性也不小。陈锋硬着头皮选择了等离子体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
一是等离子体跟后续的自转储能技术有关,其次是等离子体容易获得,它在宇宙中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在太阳、恒星、闪电中都存在等离子体,它占了整个宇宙的99%。
如生活中的火焰、闪电、白炽灯都是常见的等离子体。
而陈锋的研究目标就是利用电场,磁场和电磁波做等离子体约束的。在等离子体拟形化被否定后。
现在他也只能做微波下的等离子体凝聚性研究了,至于微波和等离子体,在杨无生的实验室都有,想要发科研论文和写毕业论文都比较轻松。
“算了,就做这个来毕业吧!”陈锋回到寝室后叹道。
虽然没有什么挑战性,但是他也有更多的世界做自己的遥感预测研究了。
在近一年的静心研究下,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预测算法,现在只需要传感器到位,就可以进行第一次预测实验了。
而他已经网上购买了100个红外传感器阵列,作为遥感源,检测周围1公里绰绰有余。
为什么选择红外线?红外线是介于微波和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
只要是有温度的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而且通常温度越高红外线的频率越高,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
所以,理论上一切物体都会有热辐射,也就是说都会辐射电磁波。
同样,根据不同频率、不同方向的电磁波不会相互干扰的原理,只要灵敏度足够大,即能够检测的最低能量足够小、方向性判断足够准确。
理论上就可以探测到所有物体的位置。当然由于物体对于电磁波的吸收,距离太遥远的物理,实际要求的灵敏度很难在当前的工艺实现。
很快,陈锋的快递就到了,成功得到了他所需要的红外传感器阵列,每十个一组。
他很快就将一组传感器安装完毕,同时将传感器的数据线连接在自己的电脑上,通过算法的实时处理。
很快,一个三维模型就出现在了屏幕上,正是陈锋寝室周围1公里的所有场景。
“图像显示出来了,但是预测功能还有待验证”。
说完,陈锋直接点击电脑上的预测按钮,很快三维模型快速开始变化起来,仅仅用了1分钟,接下来一天的预测模型都已经出现了。
接下来就是算法矫正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