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大汉攻略 / 第67章 真相难明

第67章 真相难明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八月二十二,将李季安葬在槐里庄园后,陈襄等人回到了长安。
  “福叔,将三叔的宅院和婢仆全都卖了,一个都不留。”陈襄对李季心存厌恶,不想看到关于他的一切。
  “师公,我想去趟江直指家。”尽管如此,陈襄还是想要弄清楚李季的具体死因。
  朱安世曾问过苏武,苏武说是北宫的李常侍向皇后举报了李季和灵儿私通之事。皇后让大长秋前往审问,灵儿随后被杀,李季看到灵儿的尸体后魂不附体,供认不讳,也被当场处决。
  这里面存在很多疑点,比如,那个李常侍为何要举报李季?难道那天的宫女是他派出来的?更重要的是,灵儿为何这么快就被处决?凡此种种,苏武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想要知道真相,李常侍是一个关键人物。陈襄目前认识的人当中,恐怕只有江充知道他的底细。
  “需要我陪我去吗?”朱安世有些担心陈襄的状态。
  “没事,我一个人去就行。”
  “好,路上小心,早点回来。”
  第二天,来到江府,通报之后,江府管家面露难色道:“李公子,江直指今日不在家,恐怕不方便。”根本没有将他请进宅内的打算。
  西汉时期,服丧期进入他人家中是失礼之举,既然管家不让进,陈襄只好打道回府。
  “李公子请留步。”正在这时,江充从内室大步而出。
  陈襄躬身行礼:“小子有服在身,冒昧来访,还请江直指见谅。”
  “凡俗之礼,何须挂怀。”江充笑容满面,转过身对管家正色道:“从今以后,不管何时,不得将李公子拒之门外,听到没有?”
  “是,主君。”管家慌忙答应,内心颇为不解。
  宾主堂屋坐定后,江充装出一副诚恳的样子道:“李家接连遭遇不幸,还请李公子节哀顺变,早日振作起来。”
  “多谢江直指关心。小子今日此来,是有些事向江直指请教。”
  “李公子但说无妨。”
  “江直指,您认识北宫的李常侍吗?”
  “可是在五皇子寝殿的那位李常侍?”
  “正是此人。”
  “李公子想知道些什么?”江充好整以暇道。
  “他的来历,以及在宫中的人际交往。”
  “李公子是在调查李季的死因吗?”江充笑得意味深长。
  “他毕竟是我三叔,该知道的总该知道。”陈襄直言不讳。
  “好,爽快!李公子有所不知,这个李常侍最早是在椒房殿服侍皇后的。”
  “如此说来,她是皇后的亲信?”
  “可以这么说,但北宫的执事都是皇后派遣的,也就是说,都是皇后的亲信。”
  陈襄沉默不语,难道只是皇后例行整肃后宫,并没有特意针对李季?
  “不过,这个李常侍和一个人关系匪浅。”
  “谁?”
  “平阳侯。”
  陈襄一怔:“他们什么关系?”
  “平阳侯从小在皇后身边长大,是李常侍一手将他带大的,两人可以说是情同父子。”
  “江直指此话当真?”
  “此事宫中尽人皆知,我没有必要撒谎。”
  “多谢江直指直言相告。”得到了想要的答案,陈襄准备告辞。
  “已近晌午,李公子留下用个饭吧。”江充热情道。
  “不了,身在丧期,多有不便。等日后江公子在家,再来拜访。”今天,是江恒前往治平馆上课的日子。
  “好,李公子随时可以来,我江府大门随时为公子敞开。”
  回府之后,陈襄开始拼凑整件事的过程。从已知线索来看,李季之死和李常侍有着莫大的关系,那李延年之死呢?
  难道李常侍从一开始就知道李季在北宫的所做作为?不太可能。如果他早就知道,不会等到现在才动手。
  很有可能是在李延年死后,李常侍才加强了对李季和他李光明的监视。那么,指使他的人是谁呢?难道是皇后或者曹宗?
  如果是皇后,那整件事就变得无比复杂了。
  史书中,关于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记载并不多。在有限的史料中,只知她为人贤惠,识大体顾大局,当得起贤后之名。
  贤不贤是个很模糊的概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卫子夫对后宫有着极强的控制力,调查灵儿的大长秋就是她派出去的。
  如果是曹宗,那很可能是他借此机会报私仇。
  看来,要想彻底弄清楚这件事,只有当面问李常侍或者曹宗,乃至卫子夫。然而,他们哪个肯对李光明说实话?卫子夫更是连见都见不到。
  罢了,罢了,既然弄不清楚,先放一边吧,他可没兴趣为李季复仇。
  下午,小睡之后,陈襄搬出了古琴。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他对《高山流水》已经烂熟于胸,需要学习新的曲子了。
  命周宁搬过来琴谱,陈襄搜索了一番,最终选定了《华胥引》。
  这是一支根据《列子》寓言而改编的古琴曲,主旨是为了歌颂黄帝“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曲调庄严,音韵畅达。
  对着曲谱,陈襄专心致志的练习,只用了一个下午就基本掌握。
  “公子,你是第一天弹这支曲子吗?太不可思议了。”周宁惊讶道。
  “周宁,你会弹琴吗?”
  “回公子,李都尉没有教过我,他觉得我更适合唱。”
  “那你会唱哪些曲子?唱一首给我听吧。”陈襄饶有兴趣道。
  “公子面前,小的怎敢造次。”
  “无妨,这是在家里,说不定你比我唱的更好呢。”
  “公子得了李都尉的真传,小子岂敢相提并论。”
  “唱吧,再不唱,我可要罚你了。”陈襄故意板起脸。
  威胁之下,周宁这才打起精神,唱了一首《江南》,这是陈襄学歌时,李延年教给他的第一首歌,他印象极为深刻。
  让陈襄大感惊讶的是,周宁的嗓音非常圆润,清亮透彻,直如天籁之音,比他更胜一筹。真是一个好苗子!天生的歌手。
  还没等他说什么,李寻燕和朱七七循声而至,赞不绝口道:“小周子,没想到你年轻轻轻的,竟能唱得这么好。”
  “两位小姐过奖了,小的只是略懂皮毛而已。”
  “光明哥哥,看到没有,这才叫天才。以后啊,你少在我们面前显摆,好像只有自己才得了李都尉真传似的,小周子才是真正的传人。”朱七七说话从来不留情面,讽刺陈襄道。
  “七七妹妹,我啥时候显摆了?都是你们强迫我唱的。以后,我再也不唱歌你听了。”
  “不唱就不唱,我才不稀罕呢。小周子比你唱得好!”
  从这天起,陈襄不再把周宁当做一个普通的书童,而是让他专心钻研李延年留下的那些书简,盼他有朝一日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