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我已长生万万年 / 第七章大秦三罪

第七章大秦三罪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乌云遮月,秋风萧瑟。黑压压的秦军匍匐于黑暗中等待时机成熟。
  此时的敢死营人人披甲,千人身侧是两员士兵,一者是王五,另一人就是蒙武,自称秦武!
  由于敢死营时常出击,每次死伤就要补充人员,遂大多都是新面孔,活下来的老卒可谓很少。
  以至于敢死营中士卒皆不认识此人就是他们统帅的儿子,也是统领一万大军的将军。
  蒙武来敢死营已有半年之久,跟随千人之后,也是实力飞涨,每次缝战必杀。
  看着千人不顾自身伤势,像是一个无情的机器一样杀戮的样子,他甚至有些胆寒。
  这是一个狠人,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哪怕是受伤也眉头不皱,他对待敌人心狠手辣,对待自家士卒面冷心热,手下士卒无一不是以死相报!
  作为他的士卒是幸运的,作为敌人是不幸的,通过接触发现,虽然他时常犯病,不知自己是谁,但自身兵法韬略更是犹胜自己。
  耳边传来千人的声音:汝可知为何此时不攻击?
  蒙武道“致胜之道,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此时天黑地暗,韩城守卫外紧内松,而城中不明”
  千人点头,不错,为将者需考虑各方因素,夫将之上务,在于明察而众和,谋深而虑远,审于天时,稽乎人理。若不料其能,不达权变,及临机赴敌,方始趑趄,左顾右盼,计无所出,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藉,何异趣苍生而赴汤火,驱牛羊而啖狼虎者乎?
  我等纵横战场,奋勇杀敌可谓将,用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统领大军,是为帅。
  将者是为千人敌,为帅者是为万人敌!今后是做千人敌还是万人敌,皆在尔一念而决。
  千人又问:汝可知吾成立的敢死营如何?
  蒙武不解其意,敢死营士卒勇猛精进,是一支精锐之师,为我大军减少大量伤亡,可惜自身伤亡惨重。
  是啊,我大秦人口稀少,死一个少一个,儿郎命贵,多死一个就是大秦的损失,既如此何不成立一些特殊兵种,大秦囚徒何其多也,为何不带罪立功,减少老秦人的伤亡,老秦人在,大秦就在,此将领之过,王上只过也。
  二来我老秦人铮铮傲骨,朝中阿谀奉承之辈犹如吸血附虫,士卒征战,虫豺狗之辈坐享其成,此为大王无能也。
  三来一阶投机取巧商贾之流身负相位,何罪?王弱臣强,他日尾大不掉,大秦苦也!
  此为三罪,大王罪,大秦氏族之罪,我等臣之罪。
  此三罪若一日不解,大秦一日不统,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一王无能累死一国。
  他日君王一崩,大秦苦难也,大秦需要一个胸有韬略,气吞八荒的君王,而不是胸无大志,软弱无能之辈。
  千人的一席话让身旁王五和秦武目瞪口呆,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秦武心里简直惊起了滔天巨浪,要不是此人是他钦佩之人,也是救命之人,不然早就拔剑而杀,要知此时的军人都是君臣思想根深蒂固,从没有如此大胆之言。
  直接定罪于大王,定罪朝中大臣将相,这还是那个话语很少,沉默寡言只知杀敌的千人吗?
  不同于秦五的想法,王五首先想到的不是大王君臣的罪过,而是千人此番言论的因由,心中着急,脱口而出,大人你这是要做什么?可否带上属下?
  王五的话惊醒了秦武,他是要离开,还是交代遗言?他知道自己要死了?还是他要离开?
  千人哦不,此时叫白冥,他醒了,他记起了自己是谁,他是白起的亲兵,也是那位上将军的徒弟,亲人,朋友!
  他要回去看看将军,他已经好几年没回去了,同时他也要等待时机,等待那个能带领大秦一统七国的王上,也许一年,也许十年,甚至百年!
  此次如此多的言论,就是提醒这位有大将之风的少将军,为将为帅之道,同时也点明大秦的弊端,最后算是告别之语!
  不曾想,身边这位跟随很久的亲兵如此敏感,猜到了他的心思!
  千人不答,面色如常,长剑出鞘,敢死营出击,踏碎城门,攻入韩城!
  杀
  身后千人敢死营犹如黑暗中的幽灵,速度飞快,眨眼来到城墙之下,手中绳索飞上城墙,快速攀爬而去。
  鲜血在飞舞,生命在黑暗中凋零,啊,敌袭,秦军攻城了!!
  一声临死的呼喊在黑暗中犹如明灯,惊醒了城中的韩军,可惜迟了,城门已开,秦军犹如虎狼攻入韩城。
  庄襄王元年,蒙骜担任将领,奉命率军攻打韩国,夺取韩国的成皋、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二城而设置三川郡。秦国设置三川郡后,其疆界到达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