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已经骑着战马跑出一段距离的朱尚炳,爱惜战马的体力口中唏嘘两声后,战马便慢慢的减速下来。
下了战马,朱尚炳伸手抚摸着打着喷嚏的爱马。
朱尚炳这匹马,不是什么名贵的战马,而是一匹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战马,蒙古马。
蒙古马虽然体形矮小,其貌不扬,然而它在战场上的表现,却是让其他战马望尘莫及的。
蒙古人为什么能两次横推欧洲,建立占据半个地球的蒙古帝国?
蒙古马在其中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特别是蒙古马不惊不诈,勇猛无比,面对其他战马,蒙古马就像勇士一样,狭路相逢勇者胜。
而蒙古马其耐力及负重的优秀能力,更是让它成为最可靠的一种军马。
如今整个西北,秦王封地内的养马场,全部喂养的战马便是蒙古马。
毕竟蒙古马,是属于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的存在。
是的,看着以脑袋蹭着自己的爱马,它的确很温柔。
“大王。”
魏公公安排好小喜子的任务后,终于追上了朱尚炳。
“何必呢!”
朱尚炳微微一叹,抬头看着拥有蓝天白云的天空。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魏公公没有接话,他虽然听懂明白了朱尚炳的责怪,然而它依然坚持自己已经下达的命令。
大王是宅心仁厚,但是,也要看是什么事情。
至于追求幸福!
魏公公不认可朱尚炳的观点。
毕竟,婚姻一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何况,如今还是皇帝赐婚。
要是,耿家丫头为了一个游侠,追去少林一事事发。
不仅耿家丫头要面对帝王之怒,连带着耿家也会被殃及。
大王不追究,或许是看在长兴候的面子上。
可他魏公公,既然作为大王的影子,自然要出手教训耿家丫头一番。
“算了,与你说了你也不懂。”
朱尚炳看着低头不语的魏公公,苦笑一声说道。
随即,朱尚炳问道:“少林出了何事?”
魏公公简单意骇的说道:“一游侠上门挑战。”
朱尚炳点点头,继续问道:“又是为了天下第一的名号?”
魏公公点头。
朱尚炳道:“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却不想,没有几个人能看透这句话的含义。”
“大王说的是。”
魏公公应答朱尚炳,随即犹豫了一下,说道:“只是,世人都离不开名利二字。”
朱尚炳笑了笑,不置可否。
“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看来那游侠也是功利熏心之人。”
魏公公也是笑而不语。
那游侠一路挑战天下英雄,在江湖上已经掀起了一股舆论。
如今上嵩山,挑战天下第一的少林,其心思正如大王所言,为了名。
而朱尚炳想到这样的人,在想想自己现在的身份,不由摇摇头。
这样的人,与如今的自己不在一个层次上,真不值得让自己多看一眼。
“走吧!回了。”
朱尚炳满脸不屑,随即上马往西安而回。
魏公公再次落后了一步,对跟在身边的一个小太监交代道:
“小安子,你去追小喜子,告诉小喜子,杂家不仅要那游侠入幽冥轮回,也要让耿家的丫头没脸来西安。”
“明白。”
小太监待魏公公交代完后,迅速上马绝尘而去。
魏公公看着远去的小安子,露出阴森森的笑容,喃喃自语。
“耿家丫头,这可是大王的意思,对不住了。”
魏公公之前交代小喜子,只是微微教训一下耿家的丫头,那是看在长兴候耿炳文,曾经与他相交不错的面子上。
但是,刚刚与大王朱尚炳交谈后,魏公公便明白了,大王不想见到耿家的丫头。
南京
皇帝朱允炆的书房内。
收到了来自西安,朱尚炳的信件后。
朱允炆将这封由西安传旨太监带回的信件反复看了三遍,才将信件以火焚烧。
“来人。”
朱允炆对着书房外喊道。
随着朱允炆的话音一落,一个老太监快速推开门而进。
“皇上有何吩咐。”
朱允炆思索了一下,说道:“传令湖广都指挥使高林,集兵十万与襄阳待朕检阅。”
“遵命。”
“再传旨河南都指挥使,率兵十万,移军德安府,待朕亲临。”
老太监对于朱允炆的命令,是毫无疑问的领命而去。
第二日
南京的大朝会上,朱允炆语出惊人,下令道。
“朕,登基已一年有余,却对我大明将士关心甚少,今朕决议,下月初一朕将于襄阳府举行大比武,检阅河南与湖广官军。”
朱允炆的言语,让上朝的文武大臣毫无准备。
面对一言九鼎的皇帝,文臣中,即是朱允炆的心腹,又是大明兵部尚书的齐泰,筹措了一下,还是出列奏本。
“皇上,大比武如同战事一般,需要提早准备粮草军械,今离下月初一不足半月,恐……”
“好了,齐爱卿不必多言,朕正好可以考验一番,我大明将士面对战事突然临近的反应。”
朱允炆出口打断齐泰这个兵部尚书的婉言劝诫。
是的,朱允炆不仅答应朱尚炳,要与朱尚炳在华山论剑,同时,朱允炆也借此事,将在华山召开皇族内部会议。
朱允炆挥手打断齐泰的行为,让朱允炆的心腹大臣们都知道了,朱允炆已经是铁了心要亲阅卫所。
故而,齐泰等人快速的交换了一个眼神,齐齐对朱允炆的命令领命。
“皇上圣明,臣等遵命。”
毕竟,对于齐泰等,坚决要打击封王的文臣们来讲。
朱允炆这次要大比武的行为,正好可以震慑一些蠢蠢欲动的封王,比如燕王和秦王。
朱允炆点点头,随即继续下达命令,道。
“此次演武,为朕登基后,第一次大明军武盛事,故而,传令天下封王,朕将于襄阳府扫榻而迎,共襄盛举。”
“为大明盛世贺,臣等遵命。”
文人们,听到朱允炆这次大比武,要邀请天下封王共赏之,立马是大声喝彩。
是的,与于文臣们为朱允炆的出谋划策几乎不约而同。
只是,召集天下封王的地方,由南京换到襄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