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谋略权策 / 知人

知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正文】:
  凡为国之道,必起义。义合群规,人合其置,群材识驭,此王者之业而平天下之理。
  夫人贵在其情,而枢在其性。情者,事之理也;性者,事之基也。情性者,物理之奥妙,非常人之所睹,必圣人之所察。故曰:观人必先察其物理而后观其奥妙也。
  常¹目、常耳、常心,圣人常以此为术。耳目者外也,心者内也,圣人兼内外之合,并驭天地之数,则万物之情可察,而王者之资可业。
  故校²之以计,而索其情,观人必知其七:其居、其往、其志、其性、其才、其行、其友。居者,身之所处;往者,验之以符;志者,心之所进;性者,好恶所取;才者,人之短长;行者,处世之态;友之,其身之影。
  观其所居、知其所处;观其往事、知以来事;观其平日、知其所志;观其好恶、知其所性;观其长短、知其所才;观其言行、知其所态;观其接友、知其所影。听其辞,观其事,论万物,别雄雌。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善察者,揣其内而揆其外。内者:其神情、其言辞、其谈吐、其举止、其胆识、其颜饰;外者:居之乐乎、听之乐乎、视之乐乎、行之乐乎、得之乐乎、交之乐乎、亲之乐乎、反之亦然,如辐辏并心轮轴之行。乃有所做而不做、有所乐而不乐、有所附而不附、故能睹其目而雄其心,圣人以此为术。
  居者,事之同,物之性。人之所居莫过于天地,之哲,莫过知于天地之性。
  观人者,其临事性情之变化、其为能制事之谋略、其待人别物之态度、其突危决难之机变、其修身养性之仪表、其言辞举止之贵贱、其往来平处之作为、其亲邻友朋之声喻、凡此八者不可不察。
  【注释】:
  ¹常/cháng/: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²校/jiào/:考核,考察。校准。
  【译文】:
  凡是治理国家,必须识别人物加以任用,任用合乎其中的法则,人才合乎其中的专长,各种人才能够识别驾驭,这就是成就王者的大业和安定国家的道理。
  人最宝贵的在于感情,最重要的在于性格。感情,是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性格,是自己处理事情的方法;感情和性格,是事物理解后的本质,这种道理不是平常人所能观察的,必然是圣人所知晓的,所以说识别人才必先审察其中存在的事物和环境然后观察人物的本质。
  平常的耳、平常的目、平常的心,圣人常把它们当做识别人物的办法。耳朵和眼睛是认识事物外在的现象,心里是思考事物内外运动的规律,圣人通过外在的现象和内在的规律来驾驭天地间的任何事物,那么万物的本质都可以了解,这些事物可以用来成就王者之业。
  核对其中的道理,寻求其中的请况,观察人物必须知道七种法则:身处、往事、志向、性格、才华、行举、朋友。身处,是自己所处的环境;往事,是判断未来的明镜;志向,是审察行为的含义;性格,是行事善恶的引导;才华,是自身的有余与不足;行举,是为人处世的气质;朋友,是自身品性的缩影。
  观察所处的环境,知道其中的情况;观察他人的往事,知道其中的方向;观察他人的志向,知道行为的含义;观察他人的性格,知道处事的方法;观察他人的才华,知道其中的长短;观察他人的言行,知道其中的气质;观察他人的朋友,知道其中的品性。听取对方的言论,考察事理,论说万物,辨别雄雌虽然这不是事情的本身,但是可以根据轻微的征兆探索出同类的大事。
  善于观察的人,揣摩内在的表现揆度外在的行为。内在的表现分为:脸色神情、言辞用语、谈吐形象、举止动作、心思胆识、依附修饰;外在的表现分为:喜欢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喜欢听到什么样的话语、喜欢看什么样的事物、喜欢做什么样的事情、喜欢得到什么样的东西、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喜欢和什么物体亲近、反过来讨厌的东西也是如此,就像车轮外在的运动是用辐辏连接轴轮的中心一样。所以说什么事情是做和不做的、什么事情是高兴和不高兴的、什么事情是依附和不依附的,圣人常通过外在的现象所显露出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内心,把它们当做察人观物的方法。。
  环境,是事物存在的条件,是各相发挥自己本性的场所,人所处的地方莫过于环境,洞察人物的道理,莫过于洞察天地之间的各种不同的现象。
  凡是审察人物,遇事时各自性情的变化,为人处事的谋略,对待不同人物的态度,遭遇危险困难时的通变,自身修行所拥有的仪表,言谈举止所透露的气质,平日所作所为的事情,亲朋好友之间的评价,这八种法则是不可不详察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