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美在一瞬间 / 第二十三章 纪念吴天明导演

第二十三章 纪念吴天明导演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纪念吴天明导演
  昨天早晨,我本想写些练笔的文章,打开新浪博客,从一位作家的博客中,得知吴天明导演在3月4日上午,已经离开世界了,让我震惊,因为看过他两部电影《人生》和《老井》。《人生》看过最少三遍以上,我从中得过很多人生前进的力量,给过我重新奋进人生创造新希望的信心。我和吴天明导演本没有见过一次面,可是我从他的电影中,从采访他的一些视频中,感觉他像我的一位好友好老师,他的音容笑貌早就铭刻在我的心中,可是现在竟离开了世界,还有一个原因吧,我对于艺术的一种热爱的原因吧,竟对吴天明导演离世,情不自禁地眼泪水不停从眼眶中涌流出来。
  为了纪念吴天明导演,我又看了一些过去曾看过的视频如《路遥的记录片八集》,第四集有吴天明导演谈和路遥一起在陕北拍《人生》要用景点的情况。
  吴天明导演说:“路遥的小说《人生》,我一看,就把我一下子给
  吸引住了,这就是我要表现的东西。这个片子基础是路遥的小说,我是踩着路遥的肩膀上去的,拍了这个电影后我才出名的。”
  听到吴天明导演这段话,可以感受到吴天明导演是一位有感恩之心的人。
  吴天明导演拍路遥小说《人生》的电影,当然通过电影让人们更了解路遥的小说《人生》,从另外一个方面,也更成就了路遥
  的《人生》小说,让很多人从《人生》电影中更直观地体会人生起伏,如何对待人生的失败,如何对待爱情珍惜爱情如何待人等等。
  吴天明在《路遥纪念片八集》中,对陕北人有一个很好地评价。
  吴天明导演这样说:“我和路遥去陕北拍人生的场景镜头,我对路遥说,这个地方行不?路遥的小说是有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的场景时间空间等的,那地方不对,他就说这个不行。找一个地方拍时,问路遥说这里行不?路遥以为感觉对了,就肯定地说这个地方能拍。”
  路遥性格就是陕北人的性格,跟上路遥在一起,到了陕北,一切都是通的。陕北人,招待我进窑洞里,坐到炕上,给我做陕北风味的饭吃,打鸡蛋,还说,下一次再来,管吃管住,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性格啊,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善良纯朴可爱的美德!
  听了吴天明导演这一番话后,我才更明白了一切艺术,主要的还是要创造歌颂我们中国人民善良的美德,给些积极向上给人希望树立生活信心的东西。
  了解一个人的作品,需要了解创作作品的本人,这也许就是孟子早说过的知人论世。我听懂了吴天明导演这一段话后,昨天一天,我怀着一个为了纪念吴天明导演,在网上又看他了两部电影《人生》和
  和《老井》。
  《人生》中,农村孩子高加林,第一次经历了人生的失意,他本来是大队学校的民办老师,在当时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替了。
  高加林回家后,气情很难平静。他在山上抡起镢头拼命挖地。
  村中没有文化的姑娘巧珍,却在远远的望他,在他渴的时候,给他提水喝。她家一棵枣树的枣子红了,摘了一大袋子,有意给村中德顺大爷送去,让他送高加林吃。
  高加林拼命挖地不顾劳累的时候,德顺大爷拿着巧珍送给她的枣子让他吃,说:“这是巧珍送给的。”
  德顺大爷还有意给他介绍巧珍,说:“巧珍是一个好姑娘,你要是能给巧珍结婚,这一辈子是掉进福窝里了。”德顺大爷的话说得高加林直笑。
  巧珍对高加林表现的是真爱高加林,她愿意为了她心爱的人付出一切。
  高加林的父母亲,为了让高加林减少体力劳动的强度,怕他受不了强体力劳动之苦,她的母亲蒸了一大笼子白面馍头,让他提到城里去卖,可是他到了城里后,鼓着勇气喊了几声卖馍头,发出的声音很难听,没有人引起人多么大地注意,一个馍头也没有卖出去。
  巧珍骑自行车,赶到了城里,找到了高加林,对高加林说:“我帮你卖这笼子馍,卖了钱后,一分也不少,全给你送来。”
  巧珍把一大笼子馍头,架在自行车,实际上并没有在街上卖,而是到了她里姨娘家里,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姨,这笼子馍,是我母亲做的,让我给姨送来。”
  当巧珍到了县文化馆阅览室里找到了高加林,把买馍的钱给了高加林后,他很惊讶,还以为巧珍真会卖馍卖得这样快。
  高加林以后有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他的二爸是当地有一定的官位,县里的人事部门,有意把高加林安排到县广播站当通讯员,算是正式地当上了国家干部。
  巧珍送他到县城工作。在去县城的一条路边,和高加林分手时,紧握着他的手,可是高加林为了他以后的人生前途,把他的手从巧珍手上用劲扯了下来。
  高加林到了县广播站正式工作后,给高加林送她亲手做的布鞋。
  她给高加林说:“咱家的母猪生了十二个猪娃,又死了两头,还有十个。”
  巧珍摸了摸高加林床上铺的被子,说:“我给你送张羊毛毡褥子。”
  高加林这一段时间因为和他的高中同学王亚苹谈恋爱后,对巧珍的感情就淡的多了。
  高加林说:“毛茸茸的,不要。人看了还笑话。”
  高加林又一次人生命运改变,因高加林和王亚苹谈恋爱后,王亚苹的男友王克男他妈以高加林走后门问题向县纪委告了高加林,这时候,王亚苹并没有跟高加林跟到底,而是回到杭州老家工作。高加林有意哄她,我不爱你,我爱的是巧珍。王亚苹有意迎合说既这样,我祝福你们幸福。
  高加林回到农村后,德顺大爷用他早年爱过一个初恋女人的故事教育他,“我虽然现在是个光棍,可我还要为很多没有实现的人生希望在努力着,你一个青年人,以后还会有希望的,千万不要失掉人生的希望啊!”
  相信这样的话,高加林听到后,心里一定会好受的。
  巧珍和高加林婚事变化时,心情无比痛苦。可是巧珍的二姐劝巧珍说:“人生的希望是多方面的,千万不要因为一个希望破灭了,就以为一切都完了。要重新恢复新的人生希望啊!”
  按德顺大爷说的,当高加林到城里工作后,以为那个王亚苹真的全和他成为终生连理,实际上发展不是这样的,当时德顺大爷说:“你把巧珍丢掉,真正是把一块金子丢掉了,你会后悔的。”
  按生活的逻辑发展,证明德顺大爷的话是对着哩。
  《人生》电影中把人善良的美德,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电影《老井》故事情节是这样的:黄土高原的老井村祖祖辈辈打不出一眼井,老年人把打井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为了让家乡人喝上水,旺泉把全部精力都投在打井上,在省水利局孙总工程师的推荐下,旺泉参加了县办水文地质学习班。
  学成归来,他与巧英、旺才等年青人风餐露宿,终日颠簸在群山之中。老井村历史上第一口以科学方法测定的井位终于破土动工。正当全村人日夜奋战的关键时刻,出现了塌方事故,旺才牺牲了。巧英和旺泉被土石封在井下,在生命可能随时被夺走的情况下,他们终于做了一次夫妻。不久,他们被救上地面。
  旺泉出院后又继续带领大家打井,资金没有了,万水爷带头捐出自己的棺木,喜凤也将自家的缝纫机捐出来,村民们踊跃捐献。巧英托人将自己准备的嫁妆全部捐出来,独自走出这万重大山,去寻找新的生活。井,终于出水了。村民们集资刻了一块石碑,石碑上镌刻着“千古流芳”和《老井村打井史石碑记》。刻上了老井村几百年来为打井而死去的一长串祖辈的名字,让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千古流芳。
  以上写的这些,也是为了表达我为什么喜欢吴天明导演电影的原因吧。
  吴天明导演也是一位乐于帮助人的人。张艺谋当年还没有真正走进电影艺术大门的时候,吴天明启用张艺谋在老井中扮演旺泉,张艺谋确实塑造这个人物很成功。张艺谋拍《红高梁》的时候,他想尽办法为他抽资三万元,他去山东莫言的家乡,请当地农民种了一百亩高粱,才没有耽误种高粱的季节,到了拍《红高梁》的时候,有了大用场,确实有红高梁这样的场景,为他的《红高粱》电影增色很大!
  《人生》中把陕北的民歌用了好几首,一首是《黄河般夫曲》,黄河是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
  另外陕西一位女歌唱家冯建雪,唱人生中插曲,她感谢吴天明导演,说:“我唱了几十年歌,没有一个人知道,可是天吴天明导演让我唱了电影《人生》的插曲,让很多人知道了我。”
  吴天明当年和路遥把《人生》影拍成以后,人生当时是参加奥期卡五部电影送去参加比赛的之一,得了很多大奖。
  吴天明给路遥高兴地说:“这一次咱们弄成了,弄美了。”这说明他对电影是多么热爱啊!
  我喜欢吴天明电影中描写普通人的善良,唤醒人们对人生希望,歌颂中华民族积极取顽强拼搏精神,他的电影充满了真正的人文关怀,给每个看电影的人很多温暖。
  吴天明导演虽然走了,我以为他并没有有走,他的电影还在,他永远活在喜欢他本人和他电影的人们心中!
  见到村中儿时伙伴——苏占良
  三月二十九日上午,妹妹、妹夫给儿子举办婚礼,我和爱人提前一天从外地回到了妹妹的家里,来参加婚礼。
  在本村的人,还有在外面工作的人,都来参加。
  妹妹家客厅的一个长深红色的沙发上,坐了一个我还不认得的人。
  妹夫建堂对我说:“这位就是你常说的占良?”
  “占良?”
  我这时候,是站在占良的面前,向坐在沙发上面的占良瞅去,一时在没有确认之前,还不相信眼前这个人,就是占良。
  我问:“你家是不是住在西街?你是不是姓苏,叫苏占良?”
  “是的。”
  然后我们俩个亲密地握手拥抱,坐在一起叙旧。
  我和占良小时候,同在公路以西两里路的小学上过学。长大后,各人为了各自命运,在不同的地方努力。他现在是一个工厂的厂长,而是我在一所中学当了一名老师,中间,连一次面的机会都没有见过,一过就是多少年过去了。
  时间是什么?是流水,是弹指一挥间,是电光闪了一下。
  见到了占良时,这一瞬间,我如大梦初醒一般,才想到了我少年时代过去了,青年时代过去了,到了目前这么个样子,已过去了很多光阴,我还能用手再一次把失掉的光阴重新拉回来吗?有一种人生的况味在内心中滋生起来。
  我对占良说:“中间,我每回故乡,你却不一定回来,很难遇到你。我也听说过你混的很好,当上厂长了。”
  占良笑笑。
  占良的爱人也在现场,占良给我说:“我的爱人是东北铁岭和赵本山一个地方人,很早就跟上我到了咱地。”
  我的爱人也在现场。
  我第一个念头,对占良印象深的记忆,像一幅画面,一下子清楚地如从水中浮现出来一样,画面还是小时候小学生的样子。
  我对占良说:“每上学时,我从东街到西街,站在你家的门前喊道:“占良,上学去?我还要等一小会儿,然后你慢慢地从屋子里走出来,你手中拿着一本小说,拿得端端的,眼睛一点不望别的地方,就集中到书上面每一个字中,沿公路边,一直看到了学校大门跟前。我也是一样,不过,我看书的时候,没有你专心。拿现在来说,公路上边走边读书是不好的,违反交通安全,可是当时就那样的。”
  占良也记起了这一点,微笑着说:“当时,我们俩都是爱读书的人。我每看《平凡的世界》的小说,那孙少平、孙少安弟兄俩个的人生命运,和我们多么相像。我们因为从小爱读书,才让我们发现了在我们的远方,还存在着一个美好的世界,总想去寻找那个美好的世界。”
  我像讲故事一样地说:“当时,我在当水库工地的民工,一天八个小时强体力劳动一点不能少,你却被任部长发现,提为指挥部通讯员,当时是任部长宣布的,当时你还向大家行了一个礼,我对于我来说是当时很羡幕你的,记得特别清楚!可以说,任部长是改变你人生命运的人!”
  “是的。任部长一句话,那一年征兵,我就当上了兵,从此以后离开了农村。”
  “那个人现在还在吗?”
  “住在城里的时候,我还去看过几次,现在不在世界了。”
  那个任部长在我的心中,还是青春模样,他总有一幅和颜悦色的面孔,是一个大高个子,即兴演讲能力很强。
  我给占良讲了我的一段人生经历,是难于上青天一般。
  我喊叹地说:“人生要遇到大贵人,没有贵人是不行的。我曾经自费到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然后到城市找工作,遇到了一些说话算数的人,才把我的工作问题得到解决,如果遇不到一位贵人,那这一辈子想到城市生活的美梦就实现不了。”
  当我听到了占良讲他的爱人是东北人,我说:“你能来到我们这里,生活方面能习惯吗?”
  她说话时,每一个字音感到拉到长一些,有一种特别腔调,微笑着说:“能习惯!我来到这里时间久了,实际上早都成了商洛人了。”
  想不到这一次回故乡参加妹妹给她的儿子举办结婚仪式,竟意外地见到了儿时的伙伴,我们中间好久不见面,见了面之后,谈论往事,赞美如今农村的变化,我的心情久久处在一种无比的激动和感慨之中,如醉如痴。
  我有两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一部放在单位的办公室里,一部搁在家中的书桌上。想说的,是现在放在家里的这本。
  1995年底,寒风冻手也冻人。那是我当兵第一次送别退伍老兵。依依惜别后,在收拾凌乱的宿舍时,在一个抽屉中无意发现这部词典,静静呆在那儿。询问无主,也无人要。我就收起来,放在了学习桌里。
  长时间从事政务宣传的我,也算是一个准文字工作者了。撰稿和编辑,是工作的主要内容。说起来,我初中毕业就入伍了,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没有学历、文化底子薄,始终是我人文素养和学历档案上的硬伤。
  使用文字,仅凭激情和热爱,还不是够的,以至于将“及”和“即”,“地”与“的”等字混淆也是常事了,也有把兢兢业业的兢说成了“克”。一次,同事对我说,你将陈寅恪的恪,单独念“克”是对的,但在他的名字里是念“确”。还有一回,单位举行座谈会,安排我发言。我将领导对谆谆教诲一句说成“淳淳”教诲,会议的主持人当场指出我的错误,引得周围一阵哄笑。
  当时深感无地自容。这部词典,融入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也是从那时开始的。凡是拿捏不准的字或词,我就打开它,查阅起来。也是从那时起,我文字中的错别字,才渐渐少了起来。我也因此而慢慢养成了认真和严谨的性格与习惯。
  这两年,在指导孩子预习课文和作业的过程中,这部词典更是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时孩子懒,错了的字,不愿意改,犟着,认死理,这时候词典就给了我最有力的支持,腰板也为此而硬朗了不少。
  偶尔读到一篇关于钱钟书的文章。先生晚年生病住院,在病床上最大的乐趣,就是读词典。他与别人不同,枯燥的词典,也能读得津津有味。据说,他最大的兴趣,却是挑文本中的错误或毛病,并乐在其中。若是发现有错误,便高兴得哈哈大笑。对待一本词典的认真劲,显现出先生的人文修为和学养格局。又想起他的著作《写在人生的边上》。对时间、学术、文学,不都是这么认真么?
  把边缘上的时光,用来读文识字,比如通过手中的词典,提升素养,其实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2013年一个春天,我忽然心血来潮。想到了一种方式——那就是用词典中简单的23个音节,拼出我觉得重要的关键词,牵引生发出日常时光的细枝末节。读词典,写随笔——顺着拼音字母,一天以一词为主题,围绕我的理解,加上我的联想,写零碎的文字。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感悟:
  关于B——“败笔”:以前写的文字,再看时有不少败笔。做人,依然如此。浮躁、马虎、拖拉等性格上的问题,何尝不是做人的败笔呢?“摆设”:买成堆的书,很多没有静下心来读,最终都成了摆设。“包袱”:分别是包衣服等东西的布,或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或曲艺作品中的笑料。关于思想上的,青春渐行渐远,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越来越多了,觉得更加淡定从容,看事待物,不再那么极端、较真了。“宝贵”:世界万物,都有规律。就像宝贵的东西,始终都是宝贵的。比如,阳光、平安、健康、亲人、时间、友谊……宝贵的东西,其实都是不需要钱的。“保持”:“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要坚持读书,虽囫囵吞枣,虽不求甚解,但读总比不读好,终究是个好习惯;写作在坚持,每天少则几十字多则过千。“保存”:情感、友谊、帮助、经典或是教训,都值得保存。某一封信、一张照片,也应当保存。“本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偶尔记在本子上的素材,不经意间就派上用了。
  “笔力”:技术是练出来的,本领也是练出来的,力量也是练出来的。多看多记多思多写,笔锋才有力。“辩论”:朱光潜先生说,一棵树都能看出它在植物学家眼中的植物性、画家眼中的艺术性、木匠眼中的实用性等三种形态,何况这世间万物呢。何必去辩论,就算是争赢了,又如何呢?“捕获”:机会就是给有准备的人。面对千变万化的瞬间,你的相机只有随时准备聚焦,才可能保证拍摄下来。灵感,也是这样。“步步为营”:军队作战,每前进一步,就要设下一座营垒,行动需谨慎,防备需严密。其实,人的一生,每前进一步,也需要打下基础,做人需谨慎,处世需严密。
  翻阅着词典,再说C——“擦试”:乐器需要擦试,镜片需要擦试,以及我们那颗饱经风霜的心灵。“裁剪”:平时拍的照片,回头看时,发现大部分在构图上都要裁剪;写的文稿,也需要进行裁剪。“产品”: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产品,每件事都是一个产品,每项物品都是一个产品。音乐是作曲家的产品,庄稼是农民的产品,专利是发明家的产品,子女是父母的产品,收获是付出的产品。“常态”:让读书、学习、奉献、专注,成为常态,一种平常而正常的状态,会令人体验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感悟。“承诺”:作家铁凝回忆童年时,一位长辈说话不算话的小事,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回忆仍难以平静。流逝的岁月里,我们有多少承诺,最终没有兑现呢?“础石”:垫在房屋柱子底下的石头,是非常重要的。健康的身体是人生的础石,幸福的家庭是人生的础石,乐观的心态是人生的础石,平安的生活是人生的础石。“触类旁通”:无论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或是在艺术爱好与创作中,以触类旁通而演化或训练出来的发散式思维,在求知或探索的征途上尤其重要。“传承”:故乡农村肥沃的大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祖辈们的勤苦劳作,父亲们的忍耐坚韧,是值得我们这一代人继续传承的。同样,文化、技术、品质、善良等,也需要传授和继承。“脆”:每天高质量的午睡后,就觉得天是脆脆的,心情也是脆脆的。
  ……
  林语堂在《写作的艺术》中说,“作家对词字本身始终本能地感到兴趣,都有他所爱用的字词。每一个字词,都有它的生命和个性。这生命和个性,是普通的字(词)典所不载的,除非如《简明牛津字典》一类。好的字(词)典,都是颇值得一读的。”
  当我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深有同感。多年后的今年,我发现,现实生活中所有的文字,所做的事情,哪个不在词典之中呢?于是,我把这些因词典而生发出来的感悟,一条接一条的发到一家论坛上,居然赢得了不少朋友的鼓励和肯定。它从一个侧面,也记录了我对生命的认知和理解。如今回顾,这种坚持和练习,虽然只有不到一年时间,但对我后来的写作、练笔及思考,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让人觉得受益匪浅。
  在工作、学习和写作中,或是在语言的表达和文字的书写上,读错字、发错音、误其义,在所难免。这部词典,如师如友,所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有如江河湖海,时而润物无声,时而汹涌澎湃。
  匆匆而过的是时光,有多少的岁月悠然蹉跎。转眼,看这部词典,不知不觉既然已跟随了我22年了。与它,相遇于青春,陪伴至中年。对它,情如故,亲似友,不胜感激。
  后来,我又买了一部新的词典,放在单位上使用。而家中的这部词典,现在看起来,硬面已磨烂,破旧不堪了,但在我眼中,既是一见如故,又是一往情深。我觉得,不管是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应该在书桌上放一本词典。不管你喜不喜欢,依不依赖,这本词典,过去曾是多么光辉灿烂的存在啊,在将来同样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有一天,我把这破损的词典拍了张照片发在网上。不一会,有朋友跟留言说:“我也有一本同样的、同年代的词典,好巧!”
  每个人都用过词典,并在生命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有的在语言上,而有的,已渗入血液和灵魂,并成为人的一部分。
  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因又读了辛弃疾一首诗贺新朗,其中有一段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这首词含有中国天人合一庄子齐物论看世界的哲学思想流露,我当时有一种心灵被触动之感,回忆我在某一个瞬间,也有这种看法。
  有几回看山,从自己站立的地方决定方位,以西有一节山是一凹形,两边高,中间低。有时看那山顶,犹如一道流动的河流之状,却是凝聚在那里,一高一低,一起一伏,和人心中流动的节奏相同。山上有葳蕤的绿树,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
  看山的时候,有很多关于山的想象,把山和我的人生经历相同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了。
  那么山看我是怎么一回事?我的情怀,我的身体还有外貌都和山如此相似。
  还有很多如看见山一样的感觉,有的时候是来之听觉。
  昨天晚上,看中央电视三套一个与中秋有关的音乐节目,德德玛老师全家人同上节目,又再次唱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
  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
  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这首歌词选择了这平常很美的意象,组合在一起,经德德玛老师那柔美深情的女中音一唱,让我感受到了草原我的家的美丽。
  这让我联想到了人们总是以为自己的家乡是美丽的。
  比如生活是南方的人们会唱唱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我的故乡商洛,还有一首贾平凹老师作词,赵季平作曲《秦岭最美是商洛》,有一位女歌唱家谭晶唱的,经唱了之后,这样,一首写商洛的歌曲,才有了生命,让我感受到了它的美丽,对于我来说,自然有亲近感,我会想到了故乡的人,故乡的河,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含在故乡美这一主题之中了。
  德德玛老师唱歌为什么好听?她是因为热爱唱歌,她是为了唱好歌面来到世界上的。她曾经害过一次大病,让她发音功能几乎失掉,她重新学习发音,克服了多少学习歌唱的困难啊!这真是一个钢铁一般坚强的人!现在站在舞台上的德德马老师和从前一样,整个人一唱歌,就完全是沉醉在歌中那样一种境界里去了。
  我在听德德玛老师唱歌时,把我一下子带到了一种美的意境之中去了,跟着她的歌声,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我这时候,眼前的世界都一下子变了模样,细细看每一件物时,都庄严神圣,都有它美的各不同之处。
  有一回,我路过大山一条小河时,小河水清净得如同天上的白云一般,犹如天鹅的羽毛一般白,它缓缓地流动着,那向北的一道山挨着,像是友情般的拥抱着那山一样。
  我当时有一种被感动之感,这么清净的小河啊?这小河真是我学习的榜样,让我的心如同变得这样一种纯净就好了。
  夏日里,下大雨,这条小河涨水了,这小河水涨了之后,同样有大河的激流涌起,冲起大浪涛。小河水变成了红泥水。过了几天之后,天晴了,小河水又恢复到了先前的平静,还有它本来的清净。
  看到了小河流水的变化,我想人的心曾经被污染过,应恢复到它本来的纯净上面,让善良至于心中,这是我应追求的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
  我曾经多次看三亚的大海,那水像是和蓝天一般蓝,海面很宽,从祖国四面八方,还有来之各国的朋友,对大海那种深情般的喜爱,是共同的,都在大海的警示区内游泳。
  我到了大海边,有一种冲动,大海完全是我的好友一般,那般渴望,那般急不可待地要走近它,同样,下到了警示区范围的大海中游泳。
  那时候,大海顶上天空上的太阳当头,地面上的热度升起,下到了海里后,却是一种清凉之感。
  我在大海中游泳的时候,感到我变成了大海的一滴水,一滴水能表现整个大海的所有,我以为我变成了大海,那时候,人间所有的一切痛苦在我身上都不曾发生过一样,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浪淘尽,让我对人生的生命本质有一种洞悟。
  我家养了一只小狗,最近有一天下大雨,它跑出去,五个多小时后,又回到屋内,全身湿漉漉的,一进屋内,把它的头倒立起来,不停地乱翻,并且发出一种特别的嘶咧的声音。
  我想:下这么大的雨,你到什么地方去了?在什么地方躲着?这让我看到了它的很多可怜心疼之处。我看见它可怜之处的时候,对它说:“下一辈子变个人吧。”
  我坐在电脑前写作的时候,它听话时候,一整天就静静地呆在我的双脚下那一片地方,它做了我很好的陪伴。
  做人好,还是做一只小狗好?从小狗身上,让我看到了做人的幸福感。
  这只小狗敬业精神,实在感动人。有一回它病了,病得脚都立不起来,可是它听到了门前有人过,还是挣扎着起身,并且跑得很快,到门前吼叫,我心想:人家过一下也没有什么,不必这样大声叫,累自己,可是它就是一定要尽它做为狗应尽的责任。
  这只小狗,我不希望它跑到外面,有时它就不顾我的反对,跑到了外面,当它回来时,我批评它,它一定知它错了,只用眼睛翻看着我,我又原谅了它。
  这只小狗对于我,很多时候,总想办法待我好,我从外面回来进屋时,它听到我的时候,整个身子向我扑来,那声音,那动作,简直是不顾一切,让我感受到了它对我如此亲密友好。
  正像莫言老师说过的,人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站在人的角度,轻视动物,以为自己的智慧比动物高,实际上动物的智慧比人高很多,人倒要向动物学习的。
  我从我家养的这一只小狗中,看到了我有很多不如它的地方,比如说它的不计较,有时,我爱人因它某些错处吓唬打了它,它还照样对我爱人好,总是呆在她的身边。
  爱人说:“小狗不记我对它的不好,我打它骂它,它还对我好。”
  有一天晚上,它跑出去,到天亮后才回来,我当时吓唬一下它,向它的屁股上打了几下,但我知道,它必定是个动物,人都有管不了自己的时候,何况一只小狗呢?
  我从小狗身上,看到了我身上很多如这只小狗相似的影子。
  专家讲过,世界上,不能只有人一家,应和各种动物和谐生存在一起,这样,等于保护了整个地球,这话绝对是有道理的。
  我有时在读书时,发现与我心共鸣的句子,以为那段文字就是为我写的?
  读《红楼梦》第五回时,那里面每一首对人物命运预设写的诗,读着读着,就被她们的人生命运,滋生出一种同情心。
  如新编的《红楼梦曲十二之第二》: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这说明贾宝玉最爱的人是林黛玉,他们之间是有前缘,林黛玉是一棵绛珠草,宝玉是神瑛侍者,对绛珠草日已继夜,有灌溉之恩。
  这神话故事有趣味,神瑛侍者下世要经历一番,绛珠也要下人世去,去为了还神瑛侍者对它的灌溉之恩,用她一生的眼泪还它。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又春流到复。
  这样的诗句,流露出作者是怎么一种对林黛玉那发自内心的爱?
  我读《红楼梦》的时候,有时,会为一句话,一句诗而感动,浮想联翩,想这曹雪芹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如今的作家能有几人比得上它。
  曹雪芹在说明作文的方法是,有这样两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不懂世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懂得爱万物,爱所有的人,如何能写出感动人心的文章。
  还有两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诗中,有真假二字,那个好?还是求真好,曹雪芹追求的人生境界就是一个真感情,真善美,所以它的作品才写得如此感动永远的读者。
  我在读《红楼梦》的句子的时候,用心读时,如进书中具体情景之中,真能达到合一的境界,真能一字一句读《红楼梦》这一本书时,如同听到了曹雪芹教导我的声音,如书中所有人物在我眼前又活了一回。。
  与世界万物为一体的,能做到这一点,主要是应有仁爱之心,这是古人的教导,有这一种想法时,我觉得自己也能读懂和理解《红楼梦》的,并且能理解曹雪芹为什么能创作出这样一本小说的。
  这种读《红楼梦》的感觉,如同辛弃疾那两句诗的感觉一样,“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这也是一种审美上的感觉,很神妙的,只有靠个人用心体会,只能是个中人独特体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