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当明朝朝政清明时,如开国的朱元璋和永乐、宣德,还有弘治、隆化、万历初期等时期,明军武备较强,盔甲器械也可以很好的保证作战需要,披甲率就会达到非常高的程度,军饷也有充足的保障,士兵都可以披甲上阵,作战意志也较为坚定。
这个时间段,就是封建王朝的强势期,草原游牧势力几乎都得瑟瑟发抖。
但是当朝政腐化以及濒临灭亡之时,别说配齐军器盔甲了,连军饷都将难以保证,这时候就很可能会被游牧势力碾压。
苏铭手下的大明复国军,虽然人数还没破万,但全员披甲,作战经验丰富,作战意志坚定,作战技巧扎实,即使综合实力还远不如大顺、大清,但也足以拥有独霸一方的资本。
时间在新兵们排队领武器盔甲中慢慢流逝,转眼间就过去一个时辰。
于是乎,苏铭再次挥挥手将明辽东铁骑营指挥使赶下战马,自己慢悠悠的骑上马,与全军六千士卒再次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官道。
兵力飙升后,苏铭心中更是大大的有底。
不吹不黑,李自成要想吃掉他这六千人,得做好崩坏一嘴牙的准备。
苏铭要是打下个坚城固守,只要城内粮食饮水充足,数十万大顺军全压上来都不好使。
当然,李自成还在做着问鼎天下的美梦、全身心的忙着攻打北京城,哪有功夫带着全军主力找他决战。
就算要来对付他,应该也就派一员大将加上数万兵力。
对战数万大顺军,对大明复国军来说压力不大。
打个时间差,苏铭就能在北京城下捅李自成屁股。
万一能够在北京城下击败数十万大顺军,苏铭难以想象收获会有多大。
又走了一个时辰,从太阳高挂走到天色渐暗,大明复国军行军约二十里。
经过这段时间的行军,苏铭距离北京城已经不到二十里了。
在这北京城外二十里的土地内,聚集着李自成的数十万大顺军,苏铭的六千大军、卢象升的游击部队,相遇的几率是很大的。
所以,从苏铭开始行军不久,大明复国军就零零散散的路遇了不少流寇。
在被大明复国军吃掉了三只千人规模的流寇之后,大顺军终于注意到苏铭和卢象升的存在了。
此时,北京城方圆百里之内,连半个前来勤王的明军都没有,苏铭与卢象升的部队,简直如同黑夜之中的灯笼一般显眼。
就算苏铭没有主动的袭击大顺军,也会在短时间内被发现的。
但凡是一只正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最有可能的做法,就是派出数万人规模的部队来解决六千敌军。
如果暂时拿不下敌军,才会再增派人手。
只有当敌军久攻不下后,他们才可能会发动全军一举消灭敌军。
毕竟,以正常将领的思维,绝对不可能因为区区六千余人的敌军而动用数十万大军的。
所以,如果大顺军如果真的这样做的话,等到他们反应过来,苏铭说不定已经手握数万大军了。
吃掉了三只千人规模的流寇军队,获得的经验,使得第一步兵旅有很多人可以升级。
一级兵种全员升到了二级,一半左右的二级兵种升到三级,众多三级、四级兵种也快到升级的临界线。
而且,两千位俘虏入队,成为一级兵种或二级兵种。
兵力高达八千人的大明复国军,战斗力再次迎来新高。
可惜的是,这次并没有触发任务,要不然还能拿点诸界游戏币。
不过,苏铭不知道的是,此时此刻,在北京城西南方五里处,被数十万大军团团保护着的大顺军帅帐之中,他已经成为大顺军会议中的主角之一。
大顺军帅帐的正中央,雄壮魁梧的李自成十分随意的坐在王椅之上,俯视着下方的大顺诸将。
李岩、刘宗敏、田见秀数十位闯营的大将坐在大帐的左侧,而牛金星、宋献策等一众谋士则坐在大帐右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自成手下也算是文武双全了。
这黑压压的一片手下,乍一看还是挺唬人的。
当然,他们的真实水平如何,那就不好说了。
毫不客气的说,这些家伙全身上下充满着水分。
平时看不出来,一到关键时刻就露馅了。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差点统一天下的新兴政权领导层能够水到这个程度,也是十分罕见的。
不过,李自成倒是不觉得自己手下有啥不好的,恰恰相反,他如今可是对手下们十分满意。
毕竟,正是依靠他们,他才有这半只脚踏上那个至尊之位的今天。
等到打下北京城后,李自成被自己的这群手下坑得不要不要的,最终功亏一篑之时,他应该就不会这么想了。
在李自成与刘宗敏等人商量好明日攻城的相关事宜后,一身明朝儒士装扮的牛金星向李自成弯腰说道:
“大王,哨骑营禀告,在我军西南方向和西北方向,分别发现了两只数千人的披甲明军。”
“我大顺军已有数营被其击败,其中包括了刘宗敏将军派去临县征集银两粮食的营伍。”
“如何对付这两只前来勤王的明军,请大王指示!”
闻言,闯营诸将不由面面相觑,眼神中带上了一丝错愕之色。
在大顺军进攻北京的千里征途中,除了宁武关等个别要塞死守抵抗,给大顺军造成一些麻烦外,一路上所有的县城府城无不是望风而降。
沿途十数万明军也大多不战自溃,闯营诸将甚至都已经习惯了。
然而,在这个大顺军兵围北京城,即将推翻明王朝,建立一个崭新帝国的前夕。
竟然有两只小小的明军毫不畏惧的踏入了数十万大顺军的包围圈,还胆敢主动进攻并消灭数营的大顺军!
这如何不让闯营诸将感到一些惊愕。
就连李自成本人也有点错愕。
做了这么多年的流寇,打了这么多年的战,还是第一次见到像这样愿意为了明朝而主动送死的明军。
为明庭而战死疆场的明将,李自成也见过许多了,但愿意为大明赴汤蹈火的明军,他还真是头次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