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穿越之我是天子 / 第24章 大汉官制

第24章 大汉官制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汉建国已有上百之年。
  大汉官制,即大汉官吏的选任制度,是大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官制是政权机构的一个重要组织制度。它关系到这个政权的盛衰,关系到国内社会的安定或动荡,关系到百姓的生活。
  大汉官制分两部分,选官制度和任官制度。
  大汉官制分为朝堂、地方、军事官制三部分。
  *【官阶等级】
  大汉官员等级分为九品十八级。
  (每一品分为:正品和从品)
  *【朝堂官制】
  大汉初立时设宰相(正一品)一职,后增设三公(正一品,无定员)为天子辅佐官,采用六部制度。
  宰相:又称相国,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大汉初立时,凡国事,均先上宰相府,由宰相于府中召集六百石以上的官员会议,议定之后再以宰相的名义上奏天子裁可;凡大的人事变动、政策调整,也都是由宰相主持廷议,然后领衔上奏;天子的诏命,都必须下达给宰相,由宰相负责实施。后因宰相权力过大,又增设为三公分管。
  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
  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
  兵部:管军事等;
  刑部:管司法刑狱等;
  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正三品)。副职为左右侍郎(正四品)。下设郎中(从五品),副职称员外郎(从六品),下属官员有主事(从七品)等。
  大理寺:大理卿掌大理寺(从三品)。下属有左、右少卿(从四品),左、右寺丞(从五品)等。大汉最高上诉机关。
  太常寺:官阶同上,主管祭祀等。
  光禄寺:主管宴享等。
  太仆寺:管马等。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等。
  太医院:医院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等。
  还有其他各司、各部等。
  *【地方官制】
  大汉地方行政区划分为郡、县两级,共十郡,其中北方四郡,江南六郡,一郡大约40-70万人。一郡有10-20县不等,
  【郡】
  郡一级设郡守(正、从四品)、郡尉、监察使,各领郡内政务、军务、监察之事。
  郡守:一郡之长。大汉重视郡守人选,每有郡守除授,天子一般都要亲自召见,慰谕有加。治行卓异者往往直接征为朝官任职。朝中重臣罢政后,也往往出为太守。
  郡守权力非常大,所属县令、县长的任免均由其荐议,郡府各属吏均由郡守自己从本郡人中任免。属官有掾、卒史、属、书佐、功曹等。
  郡尉:与郡守分治军民,位次郡守,开府置吏如郡守府,属官有掾、卒史、属、书佐、功曹等。内地郡只有一个郡尉。边郡分置部郡尉(如东部尉、中部尉、西部尉、南部尉、北部尉),大都是守在边关。
  监察使:主监察郡守行政、郡驻军以及所辖诸县不法事。大汉成立初没有监察使,都是派遣朝官审查地方司法,后设监察使。
  【县】
  县是郡之下的最低一级行政地方。大汉王侯封地亦为县。
  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正七品)。不满万户的县,设县长(从七品)。管辖县内的所有政务。(ps:大汉无法精准统计人口,这里的一户统指五人。)
  大县置县尉二人,小县置一人,主管地方军事、治安、缉捕盗贼。
  *【军事官制】
  太尉:辅佐天子的最高武官。
  大将军:将军的最高称号(无定员,镇国大将军、辅国大将军、武德大将军等,品阶不同)。
  将军:(又分正和杂牌)
  中郎将
  校尉
  副尉等
  *【爵位】
  (亲)王爵(正一品)、(国、郡)公爵(从一品、正二品)、侯爵(从三品)、伯爵(正四品)、子爵(正五品)等
  *【选官制度】
  大汉选拔官员,主要的是文学和吏道两类。前者指对古代典籍有研究,道德有称者,后者指明习法律与行政技术、官员子弟以及王侯子弟。
  *【后宫官制】
  超品:太后、皇后(统领后宫)
  正一品:贵太妃、贵妃
  从一品:贤妃、良妃、淑妃、德妃
  正二品:妃
  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昭华
  正三品:淑仪、淑媛、淑容、淑华
  从三品:修仪、修媛、修容、修华
  正四品:顺仪、顺媛、顺容、顺华
  从四品:贵嫔
  正五品:贵姬
  从五品:婕妤
  正六品:容华、婉容
  从六品:嫔
  正七品:姬
  从七品:贵人
  正八品:美人、佳人、丽人
  从八品:淑女
  九品:御女,采女
  特别:御前尚义--大小乔(正四品,天子贴身宫女,前面有所提到)
  ——————
  【未完待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