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快眼看书 / 我真是大昏君 / 第十章 扯蛋的廷议

第十章 扯蛋的廷议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叶轩走进文华殿,众大臣便下跪拜见,山呼万岁。
  叶轩高坐到龙椅上,看着下面的大臣,嘴角微抿,讥讽之色一闪而过。
  “众正盈朝”啊!
  没错,史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天启初年二年,崇祯刚继位的那几年,大明的政治气象就是这么好。
  然后呢,“众正盈朝”之时也是外战屡败,内乱频生的主要时期。
  经过了“移宫案”和“红丸案”的清算打击,现在的东林党已经充盈朝廷,主要的功劳嘛,得算在吏部尚书赵南星头上。
  天启帝登上皇位后,为报答东林党在“移宫案”中的功劳,杨涟、左光斗、赵南星等人或起复,或升官,势力为之一振。
  赵南星任吏部尚书后,更是加倍寻找举荐东林党人,把他们安排在各个部门。
  高攀龙、杨涟、左光斗执掌法令;李腾芳、陈于廷辅助选举;魏大中、袁化中主管科道;郑三俊、李邦华、孙居相、饶伸、王之肕等人全部放在部里执政。
  这还只是官位较高的,至于四司里的下属官员,象邹维琏、夏嘉遇、张光前、程国祥、刘廷谏等人,都排不上号。
  盛极而衰,怪不得自天启三年后,魏大爷便是屡屡高升、权柄日重。这是天启帝准备关门放魏忠狗的前奏啊!
  天启帝也不是傻子,这满朝的东林党看起来眼晕不?上下联通、声息相鼓的气势让人害怕不?
  叶轩不说话,把下跪的群臣晾在那儿了。
  这是故意的,叶轩看到这些道貌岸然的家伙就来气。前世只能在网上喷“清流误国”、“文官误国”、“党争误国”,现在可真的能面对面的收拾几个啦!
  当然,现在还不是时候,他也要准备好,把刀磨快,并找到下刀的时机。
  群臣跪在地上,即便看不到皇帝的脸色表情,也知道小皇帝心情不好,心中凛凛。
  不是刚选完皇后嫔妃嘛,这还不高兴?难道说是刘太妃那里选的不合皇上心意,小皇帝在耍小脾气?
  终于,伴着太监尖细的声音“起”,跪在地上的群臣才算是略微松了口气,谢恩后起身站立。
  “自朕登基以来,辽东屡战屡败,已近全没。”叶轩也不废话,更不听群臣们上奏,沉声说道:“如今经抚不和,必致祸事。朕欲调回王化贞,由熊廷弼节制辽东军事。”
  按照孙承宗和袁可立的意思,是让众臣再议一议。
  可叶轩已经看透了,议来议去已经半年了,还没议出个结果,索性拿出自己的意见,看这帮家伙怎么决定。
  皇帝的话很生硬,也定下了基调。不是经抚不和嘛,那就换一个,但却不是众臣多数都同意更换的熊大臭嘴,而是王大医生。
  没错,王化贞在朝为官时最出名的不是政绩,而是他的医术。
  这家伙不仅医术很高明,给很多达官显贵看过病,还以《本草纲目》为蓝本,将各种单方、验方按病名分为中风、破伤风、伤寒、瘟疫等150余类,著成《普门医品》48卷之多。
  你说你当个医生悬壶济世多好,混迹官场也凑和,非要掺和兵事,那是你懂的吗?
  刚刚站立起来的群臣听到皇帝的话,都有些怔愣,然后是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怎么突然就做出决定。
  首辅叶向高长长的眉毛动了动,却没有说话,目光微向下睨,盯着殿中的御窖金砖地,好象没听到似的。
  兵部尚书张鹤鸣用余光扫了下叶向高,知道这事儿得自己先出头。毕竟自己一向力挺王化贞,总要有个说辞来劝谏少年皇帝。
  “启奏陛下。”张鹤鸣出班奏道:“辽、沈继亡后,王化贞以千余孱卒,招集散亡,激厉士民,联络西部,使人心安定,方保有广宁。且抚蒙古诸部,使其皆不敢动。中外亦谓其才足倚,河西事可付之。陛下欲调换王化贞,还请三思。”
  叶轩坐在龙椅上,轻轻摇头,说道:“提弱卒、守孤城,确实有功,但未与后金交战过,算不得知兵,亦对后金军过于轻视了。”
  张鹤鸣躬身再奏:“毛文龙镇江大捷,王化贞有谋略之功。臣以为,王化贞还是知兵的。且王化贞已联络虎墩兔数十万大军,又有内应配合,此时调换,有功亏一篑之虑,望陛下三思。”
  吏部尚书赵南星出班启奏,“王化贞起初以兵事委廷弼,而廷弼上言:‘臣奉命控扼山海,非广宁所得私,抚臣不宜卸责于臣’。陛下,廷弼既怕担责,臣以为当撤廷弼他用。”
  这特么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王化贞让权是虚,熊廷弼哪里是怕担责,而是根本得不到兵权。
  叶轩心中忿懑,却见又有臣子出班上奏。
  与以往的廷议一样,同意撤换王化贞的寥寥无几,议撤熊廷弼的数人,余者建议分任责成。
  张鹤鸣之前便上奏过,言王化贞一去,毛文龙必不用命,辽人为兵者必溃,西部必解体,宜赐化贞尚方剑,专委以广宁,而撤廷弼他用。
  当时的朱木匠也不糊涂,没有同意,而是责吏、兵二部再奏。
  “启奏陛下,皇后已定,大婚在即,后宫有主,请依皇室定例遣奉圣夫人出宫。”
  嗯?!叶轩正微抿嘴角,看着这帮正人君子的表演,却被大学士刘一燝的上奏给弄愣了。
  现在正讨论辽东经抚不和的事情呢,怎么扯到奶*妈了?
  愣怔只是很短的时间,叶轩就有些明白了。这是岔开话题,同时也有将一军的意思。
  按照皇家律例,皇帝大婚以后,连嫡母、生母都要迁出,后宫要交由皇后管理。客氏留在宫内,当然是没有什么理由的。
  当然,此时上奏比历史上要早。可叶轩要是不答应,就没那么理直气壮,撤换王化贞也就底气不足。
  大学士刘一燝奏完,殿内安静下来,臣僚们都等着少年皇帝的回复。
  敷衍搪塞,硬留客氏在宫中,少年皇帝自觉理亏,恐怕再难以坚持撤换王化贞。
  要是生气发怒,拂袖而去,同样的效果,撤换王化贞也就罢议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