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扶桑明治天皇被杀,靖国牲社毁于一旦,军部和内阁的高官被刺,不仅扶桑国内乱成一团,就连国际上也一片大哗。
如今的扶桑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的扶桑,在经过了明治维新之后,一跃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崛起的速度之快,实力之强大,让一些西方的老牌帝国也心生警惕。
但一夜之间,他们的最高领导人明治天皇就被暗杀,一国的精神象征靖国牲社更是被付之一炬。
当他们通过安插在扶桑国内的间谍得知,造成这一系列事件的罪魁祸首是一个华夏人,并且动手时并没有使用枪支。这些国家的高层在惊讶之余,也有些脖颈发凉,一方面重新考虑对华政策,另一方面对华夏的国术也重视了起来。
明治天皇堪称扶桑的中兴之主,是他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并通过明治维新,便扶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了如今的世界强国。他的地位在扶桑民众中非同一般,是他们心中活着的精神象征。
虽然人们也知道,明治天皇年岁已高,能不能再活一两年还是两说。但自然死亡和被人刺杀,这是两个概念。
他的身亡和靖国牲社被烧,扶桑维持政治稳定的两根擎天白玉柱轰然倒塌。许多人痛哭流涕,难以相信他所听到的,所看到的一切,更有甚者,一些狂热的扶桑武士,剖腹自杀,追随天皇而去。
扶桑国内的局势进一步动荡,明治天皇生前极力压制的幕府势力开始蠢蠢欲动,抢班夺权,而忠于天皇的势力一方面与幕府为敌,一方面努力维持着国内政局的稳定。
明治天皇既是国家领袖,又是名义上扶桑军队的最高统帅,扶桑军队理所自然地被称为皇军。
当消息传到国外,驻扎在海外的扶桑军队知道后,军心动摇,甚至一度产生了哗变。
从小被贯彻忠君爱国思想的扶桑军队,把明治天皇看成了自己的精神图腾。对于他们而言,天皇的命令就是一切。如今天皇被杀,寄托武士道精神的靖国牲社被烧毁,等于将他们心中的坚持全部打碎,可想而知,绝望之下扶桑军队会有多么疯狂。
而当他们得知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一名华夏人时,扶桑全国上下都叫嚣着,出兵华夏,为天皇复仇!
群情汹涌之际,扶桑内阁和军部却是头疼不已,一方面是因为明治天皇被杀,内阁首相和军部陆相海相被杀,整个扶桑最高层都被陈辩一扫而空。
想要和华夏开战,可是却连一个能做主,能签字盖章的人都找不到,怎么打?
战争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完善的出兵计划,没有后勤,那就是瞎打乱打,那是把扶桑的子弟兵往火坑里推往火坑里推。如今的扶桑已经够乱了,谁也不敢下这样的决定。
更别说还有那些幕府势力在疯狂的拖后腿。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怕。他们都是政客,无利不起早。那个华夏人既然能够破空离开,又很难说是否会再次回来。他们也是人,不想三更半夜稀里糊涂的被人摘掉了脑袋。
虽然还有一些少壮派的军官发动了对华夏人的袭击,但终究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很快就被如今的民国政府给镇压了下来。
…………
京都女子大学。
正在上课的李芳听到从东京传来的消息后,心中既愕然又兴奋。
愕然的,是因为不知道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竟然敢杀天皇,烧神社。
兴奋,则是由于这些年来扶桑施加于华夏身上的耻辱,使得人们对于扶桑的仇恨愈加深刻。昔日的藩国,现在竟然骑到自己头上耀武扬威,这对于任何一个华夏人来说都不可接受。现在竟然有人替自己出了这一口气,哪怕不是自己干的,心中也感到非常的畅快。
敌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快乐,这句话,诚不欺我。
只是,陈辩哥哥,不知道他在东京怎么样?
想到这里,李芳心中悚然一惊。
陈辩临走时说,她会听到他的消息。
在联系到陈辩这一路的行程,台州,东京,乃木希典被刺,天皇被杀,李芳不由得产生了一些联想。
在焦虑的心情中,放学的铃声终于响了。
李芳带着一肚子的紧张不安,一路小跑跑回了家,顾不得和李掌柜打声招呼,三步并作两步回到了自己的卧室,打开陈斌留给自己的那封信。
“小芳,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想来已经知道了我的消息。没错,我是去东京刺杀天皇了……”
李芳含着泪,一字一句读完了陈辩留给他的信。
“在我住过的屋子里有一份留给你的礼物。你是一位好姑娘,希望你好好学习,好好习武,为中华崛起出一份力。珍重,若我不死,有缘再见。”
李芳的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她一边流着泪,一边跑到陈辩住过的房间里翻箱倒柜的找了起来。
陈辩留给她的礼物,她找到了。
那是一幅画。
画中的她,一双长辫,手挎花篮,笑魇如花,她的身后,有朝阳升起,有春光明媚。
看着画中的自己,李芳又哭又笑。
“陈辩,我恨你!”
她的爱情已经被偷走,她的心房又岂能容下其他人。
“老爹,我要回国。”
李掌柜从女儿的口中知道了一切,他也明白女儿的一片痴心,只是……
“傻闺女,那小子在东京做了如此大的事情,你觉得他能逃出来吗?”
李掌柜叹了一口气,说道。
“我信他。”
李芳固执的说道,在她看来,陈辩不是笨蛋,在做这件事之前肯定找好了退路,说不定,他现在已经回国了呢。
李芳乐观的想到。
我要回去帮他!
傻女儿……
李掌柜胳膊拗不过大腿,只得顺着宝贝闺女的意思,准备回到华夏。
…………
与此同时,国内也得知了扶桑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
在天府参军的朱浩阳,在南津读书的周华鹏,不约而同的握紧了手中的书信,同时朝扶桑的方向望去。
定不负陈先生之所托!